從2004年至2011年,北京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共有19人。其中,文科第一名10人,理科第一名9人。
出現(xiàn)并列名次的年份共有2年:分別為2005年和2011年。其中2005年為2位理科頭名并列;2011年為3位文科頭名并列。
按照性別劃分,第一名呈現(xiàn)陰盛陽衰之勢;女性第一名占了絕大多數,共有14位;除了2004年第一名全部為男生外,其余年份均有女生;其中還有4年文理頭名皆為女生,沒有男生。
從頭名們來自的中學看,共有8位頭名來自人大附中(含人大附中分校),其中文科2人,理科6人,除2006年沒有產生文理第一名外,其余年份,人大附中每年都會毫無懸念地產生至少一位頭名。
除了人大附中外,還有8所學校產生過文理科第一名,這些學校分別位于海淀、西城和東城。
從頭名們最終選擇的高校看,8年來,香港高校與北大、清華爭奪高考第一名的激烈程度已進入白熱化,11名頭名最終選擇在香港高校就讀。
觀察
高考頭名背后的“冷熱不均”
“你報考了港校嗎?”這已經成為每年采訪北京高考第一名的必問問題。
2005年,來自人大附中的理科第一名陳秀野,意外地選擇了香港科技大學生化專業(yè)就讀,而放棄了此前報考的清華大學生物專業(yè),成為近年來“棄清華選港?!钡牡谝蝗?。
高考第一名的選擇,無疑對香港高校產生了巨大的宣傳效應。盡管2000年前后,個別香港高校就已進入內地招生,但港校真正進入大多數人的視野,還要歸功于高考第一名的選擇。
2006年,北京文理科兩位第一名何旋、楊蕙心均被香港科技大學商科錄取,輿論一時嘩然。大家開始將第一名的選擇,與內地高校的治學水平等進行聯(lián)系。
2008年至2011年,高考頭名選擇香港高校的情況越發(fā)普遍,大家也開始接受這樣一個事實,選擇去哪里,更多是學生對未來發(fā)展的個人考慮,而并不能以此冠以過多的褒貶。
港校升溫的同時,還有越來越火的名校熱。
今年的兩名文理科頭名均來自人大附中,近年來,第一名扎堆的趨勢愈發(fā)明顯。文理科的第一名和高分學生基本都來自西城、海淀等區(qū)不到10所示范校,以至于每年匯總尋找高考頭名過程中,其他大部分區(qū)縣學校的分數也就是“僅供參考”。
每年高考放榜日,學校、區(qū)縣、教育機構提前一兩天尋找“頭名”。雖然很多區(qū)縣學校也在極力吸引公眾目光,但讓公眾的關注從幾所示范高中的幾個尖子學生,轉向更為廣大的普通高中學校群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昨天下午,一所普通中學的校長給記者發(fā)來報喜訊的短信,今年該校一本重點率比去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有三成的學生達到了一本重點線。對于一所正在上升中的普通高中而言,這是可貴的進步。不過,相對示范高中接近全校全部上一本線,高分學生扎堆的情形,這位校長也知道很難獲得足夠關注,在媒體上,“普通校情況也就是幾句話?!?/p>
?
?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