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雙重性格
8月24日上午,村里的老年人三五成群在村頭乘涼侃大山,唯獨劉盛蘭獨自坐著,不發(fā)一言。劉建喜說,劉盛蘭“非常不合群”。他脾氣太倔,任憑別人怎么說他都根本聽不進去,而且“你要是說多了他還會跟你急”。
村里人覺得他性格孤僻,但在“外人”面前,他卻完全是另外一個人。劉盛蘭每天都看報紙,借此了解國家大事。一旦有外人找他,他總是愿意興奮地說起最近的時事,幾乎無所不談。
劉盛蘭復(fù)雜的性格,或許與他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劉盛蘭告訴記者,他沒有兒女,但曾經(jīng)結(jié)婚后又“離婚”。他似乎不愿多談自己的過去,只說:“因為老婆不好,所以就離了。從23歲開始,我就沒有過過一天好日子?!?/p>
“人要是沒本事,沒能耐,連老婆都不好?!彼倪@番話讓記者吃驚。劉建喜告訴記者,劉盛蘭曾有過三個老婆,但“最后都離了”。“三任老婆都對他的父母不好,不孝順;三任老婆也都覺得他沒能耐?!彼@樣解釋。
73歲時的內(nèi)心獨白
劉盛蘭沒有兒女。他原本有個哥哥,但已經(jīng)不在了,侄子、侄女全都在外地,于是成了孤寡老人。
劉建喜是劉盛蘭的遠房侄子,隔得很遠,“至少已經(jīng)出了五輩了”。他說他照顧劉盛蘭并非因為親屬關(guān)系,而是覺得“他命太苦,能幫一點是一點”。
但如果不是因為73歲時的人生轉(zhuǎn)向,現(xiàn)在的劉盛蘭或許只是個普通的孤寡老人。那一年,他所在的工廠出了問題,他的退休金成了泡影,他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養(yǎng)老問題。
“我當(dāng)時就想,如果我老得不能干活了怎么辦?”劉盛蘭說,“沒兒沒女,到死了,也不會有人記得他?!边@些基于傳統(tǒng)觀念的想法讓當(dāng)年73歲的劉盛蘭感到恐懼。
他最終想到了一個化解內(nèi)心困境的點子:捐錢,把錢捐給那些需要幫助的貧苦學(xué)生,讓他們記得,曾經(jīng)有這么一個老人,在他們困難的時候幫助過他們,讓這個世界記得自己曾經(jīng)來過。
所以,現(xiàn)在老人最期盼的,便是受他捐助的孩子在收到錢之后,能夠給他去個電話,告訴他,錢已經(jīng)收到了。
從73歲到83歲,劉盛蘭一直在招遠市城區(qū)拾荒,用自己拾荒的錢捐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
83歲時,他回到了村子里,但仍然堅持自己的愛心捐助,村里的垃圾堆旁,不時能夠看到他拾荒的身影。
直到今年,年過90的他再也難以邁開疼痛的雙腿奔走在各個垃圾站之間了,他整整堅持了17年的拾荒生涯就此結(jié)束。
“我一走,人們就找不到我了”
8月24日6時,王永湖帶著自己12歲的女兒王朝君離開了他們所在的山東即墨市王村鎮(zhèn)黃庵村,踏上了前往招遠市的路程。他們此行的目的,是去探望那位曾在他們最困難的時期幫助過他們的老人——劉盛蘭。
經(jīng)過了近四個半小時的奔波,他們終于來到了招遠市蠶莊鎮(zhèn)柳杭村,劉建喜用摩托車把他們拉到了劉盛蘭老人那里。
“孩子說一定要來看看這位老人?!蓖跤篮嬖V記者,前兩年,他一直帶著孩子在全國治病,女兒的病非常怪,每天都會莫名其妙地暈倒十幾次,醫(yī)院難以確診,他們只能求助媒體。
去年10月,他和女兒在濟南求醫(yī)時,媒體報道了女兒的怪病,劉盛蘭老人借此知道了孩子的情況,就給孩子寄去了一千元錢?!爱?dāng)時真的是雪中送炭啊?!?王永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那筆錢。
王永湖至今感慨,當(dāng)時他為了能夠讓孩子多做一項檢查,向一個非常有錢的“好朋友”借一千元錢,但朋友卻說“手頭沒有”。就在王永湖走投無路時,他收到了劉盛蘭寄來的一千元“救命錢”。
“鮮明的對比讓我心里十分復(fù)雜。”王永湖說,老人沒有錢,卻能夠盡自己的全力去幫助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有錢的“好朋友”卻不愿意幫他。
今年過年時,女兒的病終于治好了?!昂⒆訄猿忠獊砜匆豢磩敔敚覀儩M足她的心愿。”王永湖說。
離別時,劉盛蘭老人塞給王永湖幾百元錢,他告訴王永湖,這些錢是傳遞的“愛心”,希望王永湖能夠繼續(xù)傳遞下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王永湖邀請劉盛蘭到他家去住一段時間,好讓他的生活也不至于那么困苦,老人卻拒絕了王永湖的邀請。
“我不能走,不能離開村子,過不了兩三天,就會有人來村里找我,我這一走,人們就找不到我了。”他解釋說,“別人來一趟不容易,不能讓他們白來了。”
“自私”的大愛
編輯注意到,劉盛蘭老人在解釋自己行善的動機時非常坦率:他想“讓他們記得”——某種意義上,這是一種“做好事圖回報”的心態(tài),只不過他圖的不是“利”,而是“名”。
老人家是多么的可愛!他不說一些“大”而“空”的話,他真誠地直面自己的內(nèi)心,他毫不掩飾自己的大愛義舉與孤寡老人的特殊身份有關(guān)——如果他子孫滿堂,他或許就不需要通過行善而讓這個世界“記得”他,多半也就不會像今天這樣忘我地行善。生與死,是人生的根本問題,人老了之后難免會去想如何才能“不朽”,這是人之常情。
慈善,原本就是一件世俗的事,它并非道德家的專利。翻開那些著名慈善家的語錄,你可以找到一點共性:他們行善的心理起點,幾乎無不是為了自己,比如,讓自己更有成就感,再比如,洗去困擾自己的心靈污垢。
歐美國家的慈善制度也順著這條思路設(shè)計,有些富人行善,最初的出發(fā)點是少交稅,直到發(fā)現(xiàn)慈善給自己帶來的精神收獲后,他們的心靈才漸入狀態(tài),才實現(xiàn)人格的升華。
大愛的成色,并不因“自私”而打折。
·凡注明來源為“??诰W(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shù)設(shè)計等作品,版權(quán)均屬??诰W(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
網(wǎng)絡(luò)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