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初一歷史課本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圖解—— 徐聞被標為始發(fā)港
位于徐聞的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fā)港。
9月1日,七年級學生打開歷史課本,可看到:“漢武帝還大力開辟海上交通,漢朝先后開辟了多條海上航線。其中,從山東沿岸出發(fā)的船只穿過黃海,可達到朝鮮、日本。更重要的一條航線是從東南沿海港口出發(fā),經中南半島南下,繞過馬來半島,穿過馬六甲海峽,通往孟加拉灣沿岸,最遠抵達印度半島南端和錫蘭(斯里蘭卡)。中國的絲綢等物品經過這條航線再轉運到歐洲地區(qū),因此這條航線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p>
在旁邊配的一張彩色的《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示意圖上,當時的中國只標出了兩個地名,一個是“南?!?課本上有注解:郡治在今廣東廣州),另外一個就是“徐聞”(課本上有注解:縣治位于雷州半島南端)。
據了解,以前的初中歷史課本在介紹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時,所配地圖上只有南海,并沒有明確、具體地標出徐聞。
全國七年級歷史課本完善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圖解,徐聞首次被標注為始發(fā)港。
七年級歷史課本,徐聞首次被標注為漢代“海絲”始發(fā)港
黃中偉今年7月就曾到廣州參加教育部組織的新教材相關統一培訓。他說:“以前的初中歷史課本在介紹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時,所配地圖上只有南海,并沒有明確、具體地標出徐聞?!?/p>
徐聞三墩港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徐聞縣是廣東最早設置縣治的縣份之一。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置七郡,其中合浦郡置徐聞、高涼、合浦、臨允、朱崖等五縣,徐聞為首縣,即為合浦郡治。自此至齊永明中的六百多年間,徐聞均為郡縣之治,治所設在三墩港岸邊的二橋村。徐聞置縣至今已有2127年歷史。
在設置縣治之前,當地土著人就熟悉季風氣候和海流規(guī)律,懂得利用季風和海流駕船往來于瓊州海峽、北部灣甚至印度洋海岸一帶,同鄰近地區(qū)或國家進行經濟貿易。
公元前111年徐聞縣設置之后,西漢政府開辟中國通往東南亞和南亞的海上絲綢之路始發(fā)港——徐聞(三墩港)。從徐聞(三墩港)出發(fā),沿北部灣直到越南海岸一路南行,繞過馬六甲海峽,到達印度南部,再轉斯里蘭卡,然后將沿途交換的物品載回中國。來回全程一萬多海里,沿途經過17個國家,歷時近兩年,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海上交通線。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