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W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聞>
初一生憂理想葬送于考試欲退學 警醒當前教育問題
來源:新華網  作者:韓元俊 姜春媛  時間:2012-11-27 15:40:04

  [熱點冷眼]一名初一學生的“理想”思考讓誰警醒?

  “你可以理所當然地認為我沒有理想,但實際上我有的。至少,我是有想法的”、“我申請退學,我不想把我的理想葬送在這無聊的考試中?!背跻粚W生馮邵一在自己的《退學申請書》里,用頗具大人的口吻描述了自己對“理想”的思考以及“自己不快樂”的緣由。近日,這張《退學申請書》在網上廣泛流傳,令許多網友心中久久不能平靜。網友在感慨這名10歲男孩文采的同時,也在疑惑:都說現(xiàn)在的孩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一直在蜜罐里長大,可孩子為什么仍感到不快樂?這名初一學生對“理想”的思考在警醒什么?

  “你可以認為我沒理想,至少我有想法”

  據《南方日報》報道,馮邵一在上小學時因為成績優(yōu)異連跳三級,年僅10歲已經讀初中一年級。在業(yè)余時間,他還做過主持人、拍過影視劇,早前在數(shù)學、鋼琴、書法等比賽中多次獲獎。他擅長寫作,被《成長周刊》聘為專欄小作家、小記者。

  可是,這樣一個在大人眼中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等生”并不覺得快樂,讓人不可思議地決定申請退學。馮邵一的理由是:“我不想把我的理想葬送在這無聊的考試中”,“我不知道我有什么值得快樂的”。

  在馮邵一看來,他并非沒有理想?!澳憧梢岳硭斎坏卣J為我沒有理想,但實際上我有的。至少,我是有想法的。”馮邵一在《退學申請書》里說。

  馮邵一雖然沒有說出自己真正的理想是什么,但他從另外一個角度表達了自己的真正“想法”:“每天無非是上課、作業(yè)、考試、排名次,除了這些,我們還有什么?”“就算一路順風順水,獲得博士學位,最終還不是很多去《非你莫屬》求職,然后到《非誠勿擾》去求婚。”“當個老師,天天給同學講課?考試?改作業(yè)?或者下班開輔導班?”“幾十年青春花在上學路上,最終只是找一份工資高一點兒的工作,有意義么?”

  “不快樂”折射三種教育問題

  馮邵一的父親馮銀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說,馮邵一的不快樂應該是從初中開始的。小學期間的馮邵一成績優(yōu)異、生活多彩,但是上初中后,學校的教學比較枯燥,大部分時間都是上課、做作業(yè)、考試、排名,孩子很不適應。而在升學后的首次考試中,馮邵一的排名也不能令孩子自己、老師和家長滿意,驟變的環(huán)境和心理落差都讓他感覺一下子難以適應。

  對于馮邵一的“難以適應”和“不快樂”,許多網友表示理解,當前社會信息傳播發(fā)達,受電視、電影、互聯(lián)網以及媒體的渲染和影響,孩子過早、過多地接觸大人世界,“不懂事”已經無法準確的描述現(xiàn)在的孩子心智狀態(tài)。馮邵一對“理想”的思考不管是出于“嘩眾取寵”還是真情流露,其反映的現(xiàn)實問題都值得大人警醒,這至少反應了家長和社會在孩子教育問題上有三個方面的問題值得注意。

  首先是缺乏正確的競爭意識教育。學生上學要考試,大人上班要考核,這都是一種正常的激勵機制。如果因為一次考試排名“不理想”就“難以適應”,則是把考試看得太重,在賽場上,人人都想拿第一,可是又不可能人人都拿第一,以“結果論英雄”則是在競爭意識上“跑偏”。勝不驕,敗不餒,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面對競爭,享受競爭的過程,這才是正確的競爭意識。

  其次是缺乏正確的學習觀教育。未成年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尚未形成,學生上學的過程,是全面培養(yǎng)孩子的思考、學習、行動能力的過程,學習書本知識并不是唯一的目的。不管將來從事任何職業(yè),都需要具備基本的職業(yè)素養(yǎng),而職業(yè)素養(yǎng)就是多方面的。因此,家長應該辯證地引導孩子看待學習,不能因為現(xiàn)在看到將來的職業(yè)都“沒意思”就否定學習的重要性。

  最后是缺乏正確的情感教育。按照馮邵一的說法,“每天無非是上課、作業(yè)、考試、排名次”。大人應該從中反思是否把孩子當成了“解題動物”、“考試機器”,如果大人總是對孩子寄予太高的期望,并按照大人世界的游戲規(guī)則和成功標準來引導孩子,以簡單的“經驗論”、“結果論”來說教孩子,則容易讓孩子陷入“片面性”的誤區(qū),不能形成看待問題的正確方式。

  許多網友也認為,盡管當前的教育制度存在需要改革的地方,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教育,更不能否定學習,只是我們家長和社會需要更多地學會“教育孩子”的本領,為孩子創(chuàng)造更加寬松,更加適應孩子發(fā)展的成長環(huán)境。

  培養(yǎng)生存、學習、合作、創(chuàng)造能力強的孩子

  馮邵一的“不快樂”并不是唯一的,“不快樂”“壓力山大”幾乎成了現(xiàn)在孩子們的“通病”。某項少兒心理調查顯示,有高達78%的孩子感到不快樂,31%的孩子認為壓力來自父母,41%的孩子認為壓力來自老師,還有28%的孩子會自我施壓。

  導致孩子不快樂的原因有很多,這些原因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扼殺孩子活潑好動的自由天性。在很多地方,幼兒園“小學化”、小學“中學化”的趨勢越來越嚴重,隨著年齡漸長,除正常的學校生活壓力之外,各種輔導班、特長班乃至“神童班”紛紛涌入,孩子們的課余時間大部分耗費在各種培訓班里。這種情況下,孩子如何快樂得起來?

  孩子的成長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令人欣慰的是,國家已注意到這個問題。教育部日前就《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征求社會意見,作為對幼兒發(fā)展的指導性參考文件,《指南》提出對孩子的教育要遵循客觀規(guī)律,給孩子充分的環(huán)境以展現(xiàn)其自由天性,老師和家長根據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培養(yǎng)孩子,從而對于遏制“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提高孩子的“全面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也有自己的獨特的生命軌跡,別人也替代不了。”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家庭教育專家劉貞華在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家長們要根據孩子和自己家庭的特點,整合并優(yōu)化家庭教育資源,建設好家庭教育文化,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培養(yǎng)出身體健康、心智和人格健全的會生存、會學習、會合作、會創(chuàng)造,有能力自己追求幸福的孩子。

(編輯:鄭克姍)

網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