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迎親隊伍進(jìn)入村口受到了“攔截”,鬧婚的序幕拉開了。
11月13日,婚禮開始前,伴郎用手機(jī)為新郎鄧益平、新娘周夢華拍照。
婚禮當(dāng)天,身穿民族服裝的苗族小男孩。
11月13日,盛裝的馬嶺排村的苗族姑娘。
一只漂亮的大蝴蝶停在苗族姑娘的花帽上?! ”景鎴D片由海南日報記者蘇曉杰、特約記者吳文生拍攝
海南苗族文化歷史悠久,風(fēng)情濃郁。
在飲食上,“竹筒酒”寓意獨到,“五色飯”制作考究;在服飾上,“盤頭男”酷勁畢露,“綁腿女”精神十足;在婚禮上,“對歌會”開朗熱忱,“逗親式”激情奔放……
造化鐘神秀,民俗底蘊濃。
在碧波蕩漾的儋州市南豐鎮(zhèn)松濤天湖東岸,坐落著下轄7個自然村的苗族村委會。11月13日,海南日報記者走進(jìn)其中的一個自然村———馬嶺排村,見證了一場原汁原味的苗族婚禮,也被那里如詩如畫的民族風(fēng)情所陶醉。
竹竿連心?籮筐盛情
頭戴圓頂帽子,帽子后沿綴著長長的流蘇;身穿鑲有花邊的青色衣服,潔白的披肩上繡著大紅喜字;出門時打著綁腿,走起路來顯得精神十足。這是馬嶺排村苗族女子的裝束。村里男子也身著民族服裝,頭上則盤著長長的頭巾。
“我們的苗族服裝都是自制自染的。”馬嶺排村小組負(fù)責(zé)人陳世鳳說。這位干練的苗家女子,幫助該村一對青年男女舉行傳統(tǒng)的苗族婚禮。
新郎鄧益平、新娘周夢華在伴郎、伴娘以及親友們的簇?fù)硐?,從古樸的院落出發(fā)前往新郎家。
迎親隊伍大多由苗家女子組成,她們橫著一根竹竿攔住去路,竹竿上懸掛著一個做工精巧的小籮筐。新郎新娘往筐中連丟了幾個紅包。
“討紅包只是一種形式,其實更多的是竹竿連著心,籮筐盛滿了情!”64歲的苗族老人李亞明說。
“不光是討紅包,還要讓他們唱歌,活躍氣氛?!?9歲的苗族阿婆盤滿妹年輕時是唱歌高手,說起話來聲音洪亮。
男女對歌?捏耳逗親
“對面阿哥請聽清,唱支山歌猜妹意……”攔路隊伍率先唱歌“出招”。新郎新娘要想走過去,除了繼續(xù)往筐里丟紅包,還得通過本陣營的3位男歌手對歌“開路”。
“……手持小刀開條路,開條大路兩同行……”3位男歌手扯開嗓子唱起《開路歌》。
不過,竹竿仍然攔住必經(jīng)之路。于是,男歌手們唱起了《贊歌》———
“一贊貴山出貴水……”
“二贊貴家出貴女……”
“三贊龍家生龍女……”
“四贊妹娘生妹勝……”
“五贊鳳家生鳳女……”
“六贊珍珠香一妹……”
“七贊世前生妹勝……”
“八贊如同天子女……”
“九贊九州妹第一……”
《贊歌》引得苗家女子們一陣歡聲笑語。她們端著從竹筒里倒出的美酒喂給男歌手,還不時地用手去捏男歌手們的耳朵。
“這種喂酒、捏耳朵的儀式,叫做‘逗親’?!崩顏喢餍χ敖颐亍?,“我們這里的婚禮趣事,主要是在路上?!?/span>
“逗親”之后,道路終于“打通”,新郎新娘被人們眾星捧月般送往新郎家。
歲月滄桑?民俗仍存
據(jù)儋州市政協(xié)民宗委副主任廖國強(qiáng)介紹,海南苗族在明代弘治十四年(1501年)起陸續(xù)從廣西、廣東、福建遷徙而來,有的是奉旨隨官軍登島作戰(zhàn),有的是因明朝鎮(zhèn)壓而逃亡,有的是來開發(fā)海南島。
歲月滄桑。包括馬嶺排村小組的儋州苗族居民,如今依然保留著民俗文化。
在婚禮上,以竹竿攔路、男女對歌,唱出了一種平等、開朗與熱忱。24歲的苗族男子蔣建開,熱情地幫助登高攝影的記者們搬運和扶持云梯。
在穿戴上,盡管新時代的苗族青年逐漸熱衷于流行服裝,但老年婦女都堅持戴著圓頂頭巾。為了自制自染衣物,該村不少人種植藍(lán)靛,傳承和開發(fā)臘染技術(shù)。同時,披肩上的“大紅喜字”、青色衣服上的花邊、圓頂帽沿的流蘇,無不體現(xiàn)出苗族同胞們高超的刺繡技藝。
在飲食上,民族風(fēng)味令人大快朵頤。苗族制作的“五色飯”,有紅、黃、藍(lán)、白、黑五色,用植物汁液作為天然色素拌在米中蒸成,色香味俱全。而用竹筒盛酒喂客,則別具風(fēng)情。“90后”苗族青年蔣金生篤信祖輩們的話,“長長的竹筒倒出的酒更加情深意長”。
realestatemoneyvault.com AllRights Reserved
??诰W(wǎng)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書面許可不得復(fù)制或轉(zhuǎn)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