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五公祠景區(qū)內(nèi)“蘇公祠”壁畫上,有蘇軾在海南制墨的畫面
?
?
動手研墨至今仍是不少書家的一大樂趣
?
?
蘇軾雕像
?
墨是中國古代文人日常幾乎唯一的書寫著色涂料,古人對治墨用墨非常用心,工藝技巧不斷推陳出新。而一些知名的文人也對研究制墨和用墨樂此不疲,北宋文學大家蘇軾就是其中之一。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詩文書畫皆精,他對于墨的研究、論述和鑒賞,都極其精當,對豐富和發(fā)展宋乃至后世的墨文化居功至偉。蘇軾對墨情有獨鐘,他曾說:“吾有墨七十枚,而猶求取之不已,不近愚邪?是可嗤也?!彼粌H藏墨甚豐,擅長品墨,而且出于對墨的愛好他還自己制墨。
他與制墨大家中的兩潘(潘谷、潘衡)的故事也流傳至今。而罕為人知的是,蘇軾制墨與海南還頗有淵源,尤其是其親自命名的“海南松煙”更是因此而在國內(nèi)有了一定的聲名。
神交潘谷論制墨
與蘇軾同時代的制墨大家潘谷,善于制墨,善于驗墨。而且世人對其評價是為人高尚,很有風度和義氣,得到了各界的好評。蘇軾雖然不認識潘谷,但聽到他的故事后亦贊不絕口,既作文、又作詩熱情地表揚他。
蘇軾曾在《孫祖志寄墨》詩中稱贊潘谷:徂徠無老松,易水無良工,珍材取樂浪,妙手惟潘翁。魚胞熟萬杵,犀角盤雙龍,墨成不敢用,進入蓬萊宮;金箋濺飛白,瑞霧索長虹,遙憐醉常待,一笑開天容。
能得到蘇軾如此高度贊譽的潘谷究竟是一位什么樣的人呢?
宋何薳《春渚紀聞》中曾記載,潘谷手藝高明,造墨用膠少而墨“遇濕不敗”。潘谷又能改造高麗、新羅(今朝鮮)的墨,使其既黑且光。潘谷檢驗墨的品質(zhì)的能力尤其傳神。宋黃庭堅《山谷題跋》曾稱其“摸索便知精觕”,曾經(jīng)用手隔著錦囊摸,便馬上知道錦囊中放的是廷珪墨。對此,蘇東坡都非常佩服,所以才有驚嘆“妙手惟潘翁!”
元豐(1078-1085)末年,蘇軾的朋友孫祖志給他寄來一些墨,他回報給他四首詩。其中之一就專門論述了潘谷的墨法:“徂徠無老松(徂徠山,在山東兗州),易水無良工(易水,在河北易縣)。珍材取樂浪(樂浪,今朝鮮北部),妙手惟潘翁。魚胞熟萬杵,犀角盤雙龍。墨成不敢用,進入蓬萊宮”。
全詩的意思是說,如果沒有徂徠山中千百年的老松燒出來的好煙炱,易水一帶就不會出現(xiàn)優(yōu)秀的墨匠,強調(diào)優(yōu)質(zhì)松煙對制造好墨的重要性。樂浪那個地方雖然有上好的松煙,但因制不得法,不能造出佳墨。潘谷妙手予以改造,加入魚胞膠(能增黑),再杵墨劑以萬計令熟透,制出來的墨錠裝飾著雙龍花紋,就像犀牛角般細膩滑潤,非常光黑,是絕妙好墨。不敢輕用,惟有進獻給皇宮里的天子。
在這首詩中,蘇東坡總結(jié)了潘谷的制墨經(jīng)驗,用好松煙,加入魚胞膠,再反復杵打上萬遍,就可以獲得上佳的墨。這成為后世制墨人遵循的一個技法。
蘇軾后來在《書別造高麗墨》一文中記載了自己體會和試驗潘谷制墨技法的故事:“余得高麗墨,碎之,雜以潘谷墨,以清悟和墨法劑之為握子,殊可用。故知天下無棄物也,在處之如何爾。和墨惟膠當乃佳,膠當而不失清和,乃為難耳。清悟墨膠水寒之,可切作水精膾也?!?/p>
在海南探索制墨法
紹圣四年(1097年),蘇軾在政治上接連受到打擊迫害,被一貶再貶來到海南。陪伴他的,只有他的小兒子蘇過和他隨身攜帶的書籍,當然不能離身的還有他收藏的幾箱佳墨。那時海南島十分荒涼貧窮,所謂貶官實際上就是流放。蘇軾到海南島時,已年逾六十,生活非常艱苦,受盡了折磨,還常受到朝廷派來監(jiān)視人員的刁難。在海南,蘇軾還堅持讀書寫字作詩。而寫字需要墨,當時遠離繁華地區(qū)的海南,好墨十分難得,因此他憑著自己對制墨工藝的了解,開始研究利用海南當?shù)氐牟牧现颇?/p>
從漢代興起的松煙制墨法,沿用至宋,已歷千余年,由于經(jīng)年累月大量取用松枝制煙,致使大片大片的古松林被毀。到宋代中期,不少地區(qū)的松林資源幾近枯竭,制墨工匠遂另辟蹊徑,以桐油、石油、麻油、脂油取煙制墨,其法日臻完善,墨質(zhì)亦佳,漸次為人們所喜用,此法便逐漸推廣開來。
蘇軾在海南制墨也是以松樹為材料,所制之墨被他戲稱為“海南松煙東坡法墨”。
九三學社海南省副主委顏家安認為,宋代以前海南本島松樹分布很廣,沿海丘陵和平原都有較多的純林。蘇軾北宋紹圣年間在儋州境內(nèi)曾見到大片松林。蘇軾在《夜臥濯足》詩中寫道:“況有松風聲,筌鬲鳴颼颼?!弊∷估锬苈牭剿娠L聲,可見松林距離不遠。蘇軾還曾燒松明來照明和取暖,著有《夜燒松明火》一詩。而好墨如命的他自然不會放過利用海南松樹資源來制墨的。其文《書海南墨》稱:“此墨吾在海南新作……海南多松,松多故煤(指制墨的松煙)富,煤富故不擇也?!?/p>
蘇軾在試驗制墨的過程中,還發(fā)現(xiàn)制墨的一些有趣現(xiàn)象,他在《書所造油煙墨》中寫到:“凡煙皆黑,何獨油煙為墨則白,蓋松煙取遠,油煙取近,故為煙所灼而白耳,予近取油煙,繼積便掃,以為墨皆黑,殆過于松煤,但調(diào)不得法,不為佳墨,然則非煙之罪也?!彼詾橹灰菬煻际呛诘模瑳]想到油煙卻是白的,經(jīng)過試驗,才知“松煙取遠”、“油煙取近”,因為被火焰所燒而成白色。而且須調(diào)得法,才能做成好的墨。我想這樣的過程既享受制作的過程也悟出其中的道理,何樂而不為呢?在不斷的重復中,熟悉了規(guī)律,對墨的性質(zhì)了如指掌,保護也自然不在話下。
在瓊教潘衡制墨?
在蘇軾文集中記下了這么一件事:“己卯臘月二十三日,墨灶火大發(fā),幾焚屋,救滅。遂罷作墨?!边@一年是元符二年(1099年),蘇東坡62歲,距他被貶海南島已兩年多。他在海南試驗制墨,和他一起進行這一試驗的是另一“潘”:潘衡。
據(jù)葉夢得《避暑錄話》載,大宋宣和(1119-1125)間,潘衡在江西一帶賣墨。潘老板賣墨的招牌就是:蘇軾。因為他當年曾和蘇大學士在海南時遨游墨海,深受蘇大學士賞識,于是傳授以制墨秘方。潘衡稱自己賣的這些墨,都是按照蘇大學士的秘方做出來的,“自言嘗為子瞻造墨海上,得其秘法”。
為此,葉夢得向蘇過打聽其父制墨之法。蘇過笑道,其父并無何制墨秘訣。只是因為在海南島無事時,以此為消遣。蘇過回憶說,1098年的一個初夏清早,蘇軾和蘇過沿著茂密的松林古道,在零落分散的村莊之間盤轉(zhuǎn)尋找優(yōu)質(zhì)松木以制墨。正好這段時間里,后來的制墨家潘衡來拜訪蘇軾,兩人就開始在一間小屋里研究燒松脂制黑煙灰以制墨。
沒想到半夜不慎失火,點著了房屋。第二天,三人從焦黑的殘物中弄到幾兩黑煙灰。因為沒有膠,蘇軾就用牛皮膠和黑煙灰混合起來。但凝固不好,只得到幾十條像手指頭大的墨條。蘇軾大笑,便嘗試著拿這塊殘煤來寫字,結(jié)果堅硬度不夠。這些墨被他稱為“海南松煙東坡法墨”。但是墨的質(zhì)量還是不錯的。經(jīng)過這次險情,因為蘇過堅決反對,蘇軾便停止了自己的制墨試驗。
有心的潘衡卻把這細節(jié)記在心里。在蘇軾的啟發(fā)下,后來他終于學成了全身的制墨本事。為了更好地銷售自己的產(chǎn)品,他將這段軼事炒作成廣告,渲染成蘇大學士傳授他制墨秘方。潘老板最機靈的地方在于,他確實和蘇大學士有過互動,至于是不是當場傳授了秘方,那發(fā)揮的空間就大了,傳授秘方不一定就是一板一眼地講課和抄筆記,兩人心有靈犀一點通,在意會之間領(lǐng)悟秘方也未必不可。
不過,潘老板的墨也確實質(zhì)量好,“然衡墨自佳”,沒有辱沒蘇大學士的名聲,可惜欠著蘇家的專利費。宋何薳在《南海松煤》也記載:“東坡先生在儋耳,令潘衡所造銘曰‘海南松煤’,東坡法墨者是也。其法或云‘每笏用金光煙餅,睹數(shù)餅’故墨色艷發(fā)勝用丹砂也?!?/p>
?
相關(guān)鏈接:
?聽魯樞元點評蘇軾與海瑞
劉益謙回應(yīng)蘇軾《功甫帖》質(zhì)疑:保持中立
中國古代名人-蘇軾
realestatemoneyvault.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zhuǎn)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