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薄薄的椰殼上精雕細刻,需要心力、手力、眼力的一致配合。 陳耿 攝
張型富的鑲銅椰雕花瓶。陳耿 攝
海南大學馬達加斯加女留學生跟著張型富學椰雕。 (資料圖片) 文記者?傅人意
“這門手藝,一天不練就會手生,我學到死,做到老?!比绱似降恼Z句,仍然掩飾不住老人對這門堅持了近六十載,已滲入血液的手藝的深情。
這是一雙老匠人的手,掌心長滿老繭,手紋深刻,表皮粗糙,大拇指由于長期用力,明顯比其他手指粗大,深淺不一的刀痕也依稀可見。
老匠人右手持握刻刀,左手托起一個圓形的鏤空椰殼,目光如炬,拿捏著堅硬力量與柔軟心思的尺寸,在褐色的椰殼上自如行走。一個人,就在此刻安靜下來。
幾乎是每一天,72歲的張型富一早起來就坐在自家的客廳里開始雕刻椰殼。海南椰雕,曾在歷史上被稱為“天南貢品”、一路北上走入皇城宮墻,在快節(jié)奏生活與機械化批量加工的沖擊下,終究無法與時光對抗,與現(xiàn)代人的生活漸行漸遠。如今,這門質樸又復雜的傳統(tǒng)技藝,也只能在老匠人的家中一隅才能覓其蹤影。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