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變資源分配的基本結構,不在頂層設計上有所推進,則越遠離中心,制度環(huán)境就越差,就越不具備創(chuàng)新條件,靠人的主觀意愿來填補制度設計的不足,其行不遠。
“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輕人,都擠著想去做公務員,這是一種嚴重的浪費?!痹?013年諾貝爾獎北京論壇上,2006年經濟學獎得主菲爾普斯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據統(tǒng)計,2005年我國有2500萬人才被無端消耗,直接經濟損失超9000億,考慮到人才潛力等因素,間接損失更大。在今天,本科生端盤子、當保安,博士生跑銷售,已不再是新聞,與過度教育并存的,是許多孩子得不到足夠資源,錯過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回想上世紀70年代末,科學家刷廁所、教授看大門曾是焦點話題,經過30多年努力,人才浪費現象已大大緩解,可為何沒能根本解決呢?為何在某些領域中,甚至出現回潮跡象?
這是因為,當年我們大膽引入了市場機制,以此為契機突破了舊桎梏,為人才開辟了新的發(fā)展空間。但市場不是萬能的,它的本性是追逐利潤,在我們的財富精英中,絕大多數人是靠銷售、管理、成本控制等才能而成功,與知識、創(chuàng)新無關。這就是為什么,教育本來的功能是傳播知識、鼓勵思想,可在現實中,它已被扭曲為獲取職業(yè)準入資格、培植人脈、拓展眼界的門徑。
只靠市場力量,很難從根本上進行變革,隨著它與舊框架媾和,許多老問題還會卷土重來,從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到年輕人爭考公務員,其背后邏輯是一致的:找到一份真正有安全感的工作,從而搶占個人發(fā)展的捷徑。
一般來看,資源浪費總是資源分配單一、封閉的產物,而資源浪費又為資源分配進一步集中提供新的借口,在這個循環(huán)向下的過程中,一個社會的創(chuàng)造激情將不斷被挫折,年輕人只能對未來1-2年進行規(guī)劃,無暇十年磨一劍,則優(yōu)秀成果只能胎死腹中,一切都是短平快,所以我們難以拿出真正有創(chuàng)造力的文明成果來標志這個時代。
遺憾的是,菲爾普斯提出了好問題,但沒給出好答案,他期盼的是—聰明的年輕人說:“媽,我去西部、去南部、去北部開公司去了!”但現實是,不改變資源分配的基本結構,不在頂層設計上有所推進,則越遠離中心,制度環(huán)境就越差,就越不具備創(chuàng)新條件,靠人的主觀意愿來填補制度設計的不足,其行不遠。(蔡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