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學前教育>
幼兒園禁教唐詩,能還孩子快樂童年?
來源:半月談網  作者:  時間:2011-04-21 16:04:01

??新聞背景:

  江蘇省教育廳近期將出臺“幼兒教學標準”,還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今后幼兒園不再教授唐詩宋詞、算術等“小學化”內容。對此部分家長擔憂不準幼兒園教算術,但小學入學面試要考,反而致家長花高價把孩子送進培訓班,使孩子更辛苦。

  網言網語:

  網友:我記得我幼兒園時候就教那些東西了,這么多年了終于不用讓兒童學了。

  網友:我倒覺得幼兒園可以教教孩子們誦讀一些蒙學經典讀物。從小就教他們真善美,在他們幼小的心里播下善良的種子。這樣他們長大以后才不會道德滑坡。

  網友:“唐詩宋詞、算術不能教”,這又是一刀切、不分青紅皂白的快意恩仇。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不是在幼兒園減少幾個課程就能辦到的,童年的快樂關鍵在于家長以及教師的正確引導,教一點唐詩宋詞和算術,不是考驗孩子能學到多少,而在于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古時的經典在幼兒園吃了閉門羹,如果為了減負,那么中學課本是不是也取消古詩文?不是不能教而是如何教,這才是癥結所在。

  網友:讓孩子快樂不是規(guī)定該教不該教,有些孩子可能感覺學習認字就是快樂,只是他們不需要壓力!讓孩子快樂,首要的就是改革考試制度。

  網友:給孩子培養(yǎng)個好的學習習慣比上什么班都強。

  媒體論道:

沒有“唐詩宋詞”的幼教餐孩子愛吃嗎

  “教育從娃娃抓起”這話兒,如今已經顯得跟不上時代,現實中,教育早已向前延伸到“幼教”甚至“胎教”,要想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假如等到成了娃娃才去抓,恐怕為時已晚。誠然,教育的延伸,以及“幼兒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固然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假如“幼教”本身的理念、內容甚至方式方法存在問題,最終弄得走火入魔,甚至收獲“拔苗助長”的果子,怎一個尷尬了得?

  而從當前幼教“小學化”的傾向來看,當唐詩宋詞,甚至算術英語紛紛成為幼教的內容,上述擔憂還真是并非杞人憂天。從這個角度來看,江蘇省教育廳近期出臺“幼兒教育標準”,以還孩子一個快樂童年為宗旨,禁止幼教機構教授唐詩宋詞、算術等“小學化”內容,要說未嘗不是在設身處地的為幼兒們的福祉著想。

  不過,假如就此便對上述“幼兒教學標準”給予掌聲,恐怕還有些為時過早。事實上,既然是“幼兒教學標準”,當然不能只是禁止別人教什么,究竟幼教能教些啥,又應該教些啥,“標準”也應給出指引才是。只不過,既然上述“標準”的全文公之于眾,不能教唐詩宋詞的幼兒教育,會送上些怎樣的幼教大餐,暫時也不得而知。

  事實上,幼教“小學化”固然不妥,但幼兒教學是否應該設置禁區(qū),又有沒有必要規(guī)定統(tǒng)一的標準,恐怕本身就值得商榷。畢竟,對于幼兒們來說,既然是一張張的白紙,更有著無限的可能,假如人為的在幼兒教育上設定過多的限制,恐怕本身就犯了校園教育的老毛病。從這個角度來看,唐詩宋詞,算術固然不必成為幼兒教學的必修課,但卻也大可不必設為禁區(qū),至于說“還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這個出發(fā)點當然沒錯,但似乎也沒有證據表明,唐詩宋詞和算術都是幼兒們的痛苦源頭。既然幼兒們的個性和偏好五花八門,讓愛讀唐詩宋詞的幼兒讀讀詩,又何嘗不是一種快樂教學呢?

  基于上述視點,幼教固然不應操之過急,更需要以幼兒的視角作為出發(fā)點,但本該有教無類的幼兒教育,假如過早的制定標準,設定禁區(qū),恐怕同樣是走上了另一個極端。(千龍網吳江)

幼兒園禁教唐詩算術是矯枉過正

  幼兒園“小學化”,并不是個陌生的現象。現在不少幼兒園為了體現“教學質量”,滿足家長讓孩子“學到東西”的需求,紛紛對孩子進行過度化教學,有的甚至直接提前使用小學教材。毫無疑問,這既搞亂了學制安排,又增加了孩子的負擔,可能造成他們以后厭學。對這種不符合教育規(guī)律,對孩子成長不利的做法,理應及時糾正。

  然而,為糾正幼兒園教學的“小學化”傾向,專門出臺規(guī)定,禁教唐詩和算術,卻有點矯枉過正了。唐詩和算術的內容,未必非要到小學才能接觸,有接受能力的幼兒園孩子,教他們背誦一些最簡單的唐詩,如“鵝鵝鵝……”“床前明月光……”之類,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就跟兒歌、童謠差不多嗎?幼兒園孩子會數數,算簡單的加減法,也沒有多少人會認為增加了他們的負擔。古代三四歲的孩子也有啟蒙教育,外國的幼兒園里老師也帶孩子朗誦詩歌。我們完全沒必要因噎廢食。

  而反過來看,就算幼兒園完全不教唐詩和算術,教學活動未必就一定不會增加孩子的負擔,或者壓抑他們的天性,傷害他們的身心。比如,老師給孩子講故事,對故事內容不加甄選的話,有可能講一些內容過深的故事;帶孩子做游戲、鍛煉,教他們禮儀規(guī)范時,如果教師水平不高,也可能對孩子體罰、侮辱。當然,還有一些家長會拔苗助長,給孩子報很多的課外興趣班,讓他們在其他時間學太多的東西??偠灾?,唐詩和算術絕不是幼教問題的罪魁禍首,能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的,只能是那些教育他們的人。

  當然,筆者不提倡讓幼兒園孩子學太多唐詩,學太難的算術。讓字還沒認識幾個的孩子去背《唐詩三百首》,做多位數的加減乘除,既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效果也可能適得其反。但是我們應當清楚,幼兒教學的過度化主要原因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水平不夠高,不懂得尊重教育規(guī)律;二是一些小學違反規(guī)定,對入學新生進行考試選拔。因此,對幼兒教育內容不必規(guī)定過細,重要的是改變這兩方面的現狀。(長沙晚報)

“禁教唐詩”管得有點寬

  唐詩何辜?算術何罪?怎可人為地讓這兩種內容與幼兒絕緣?依筆者看,倘若這個所謂“標準”真能出臺實施,則至少兩個成語的解釋有了典型的引例:一是“頭痛醫(yī)腳”;二是“因噎廢食”。

  幼兒教育之關鍵,不在教什么,而在怎么教。如果孩子感興趣,學得通,即便教微積分也沒什么關系;而如果孩子沒興趣,接受有困難,即便是簡單的游戲也沒什么必要。進一步說,由于經驗的原因,孩子們并不知道世界有多么大,食物有多少種,同樣也不知道文化知識技能等都有哪些;而由于先天的原因,每個人所感興趣的事物和所能發(fā)展的能力,也不盡相同。比如,有的孩子對棋類一見傾心,而有的卻一看就困;有的孩子對音樂一聽就手舞足蹈,有的可能無動于衷,這就是先天的區(qū)別?;诖?,教幼兒,最關鍵是廣泛涉獵,讓其對各種事物多些接觸,盡早發(fā)現其潛質和興趣所在,以便將來更好地因材施教,幫助成長。

  以此而論,當下幼兒教育之弊端,不在于其教了唐詩宋詞和算術等“小學化”內容,而在于有些幼兒園將幼兒園辦成了“小學低年級”,以唐詩宋詞和算術等內容擠占了孩子的游戲時間,違背了幼兒生長發(fā)育的規(guī)律。這些內容換個方式教的話,是完全可以做到不那么“小學化”的。從根本上說,“禁教唐詩”這類做法,是典型的“頭痛醫(yī)腳”。

  從另一個角度看,誦讀唐詩宋詞,本身算不上是知識教育,而是語感培養(yǎng)的方式和口語練習的內容,同時也是一種美育;而算術,是一種良好的智力啟迪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技能的初步培養(yǎng)。當然,可能有的孩子對這些并不喜歡,不喜歡也無妨,對不喜歡這些的孩子不去強迫就是了,給其所喜歡的內容就是了。無論如何,為了預防幼兒園“小學化”便一刀切全面禁教這些內容,也可謂“因噎廢食”的典型之一種。(青年時報)

不改升學方式莫談幼教標準

  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是耍流氓。這句近期突然走紅網絡的語錄,用調侃方式解構了手段與結果之間的關系。因此,可以套用在江蘇出臺的“幼兒教學標準”上。當然說出臺“不以升學為目的的幼兒教學標準是耍流氓”有點過了,但不爭的事實卻是:不改變小學入學標準,出臺這樣的幼兒教學標準最終只是搞起耍。

  誠如有些家長擔憂的那樣:“有的小學面試,它需要入學兒童會10以內的加減法,還要認識一些簡單的文字。”按照東方家長的思維習慣,絕不能讓孩子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倘若幼兒園不再教唐詩宋詞和算術等,而小學入學又要面試這些,那家長就得額外付費讓孩子去學這些內容,這樣豈不是增添家長的負擔嗎?

  根據最近頗為風靡的蔡美兒著作《虎媽戰(zhàn)歌》,你還真無從判斷東方式與西方式教育理念孰優(yōu)孰劣。不過,倘若以孩子多才多藝,并考上名牌大學為成功標準的話,東方式教育自然有其可取之處。蔡家女兒的成

  功不是正契合了東方家長的期望嗎?從這層意義而言,江蘇的“幼兒教學標準”是在反其道而行。

  幼兒園不教唐詩宋詞、算術等,以此來還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這樣美好的初衷和出發(fā)點顯然無可指責,在什么年齡段學什么內容,讓孩子按部就班地學習生活,當然是值得人們期待的局面??珊⒆釉谟變簣@不學這些,就能保證他們度過快樂的童年嗎?這仍是個偽命題,而且是簡單地把過錯歸咎于“小學化”教學內容。

  在家長望子成龍的集體心理驅動下,在小學入學標準的現實逼迫下,即便幼兒園不教唐詩宋詞、算術等,可能家長也不敢掉以輕心,反倒會變本加厲地對孩子進行填鴨式教育,甚至花高價把孩子送進培訓班。與其出現如此可以預見的結果,還不如由幼兒園來定量教授,這樣起碼可以確保孩子不至于還沒上小學就不堪重負。

  因此,并非幼兒園不教這些內容,就能順延地讓孩子不學習這些東西。也就是說,以不教這些內容的手段,來達到“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的結果,只是看上去很美的一廂情愿。要想讓孩子的童年回歸快樂,還得解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上一級的入學標準這個死結。(華西都市報林小明)

如何還孩子快樂的童年?

  中國孩子的負擔重,是出了名的。未出娘胎,要胎教;牙牙學語,要背兒歌;進了幼兒園,要背唐詩宋詞,學算術;進了小學,等于上了套——一直要在書山題海里煎熬12年;進了大學也不消停,要過英語4、6級,要考研;即使拿到了大學學士、碩士和博士文憑,還要參加國考或為找飯碗而奔波……獨生子女時代加上就業(yè)艱難和現代化的生活節(jié)奏,中國孩子經受的是乏味的童年、煩惱的青少年。

  這一切,從家庭因素講是因為父母對獨生子女的期冀更高,希望孩子成龍成鳳,因而不惜以犧牲孩子童年的歡樂而填鴨式地給孩子太多的學習壓力。從社會因素言是形成了早教的流習風氣,各種培訓班不失時機地出籠,利用家長們的心理獲利。最關鍵的是,應試教育的沉疴導致了全流程的急功近利,從幼教到小、中、大學,教育資源的分配和升學無不以考試分數作為指標。而好的學校和升學又直接決定著孩子的未來,所以從家長到學校再到社會,形成了教育從娃娃抓起的共識。極端而言,是成人世界的合謀絞殺了孩子的童年,使孩子們的樂土變得渺茫杳然。

  給孩子以童年,讓他們享受父輩祖父輩曾經有過的無拘無束的快樂記憶,確實是個好主意。就此而言,江蘇省出臺“幼兒教學標準”,不允許幼兒園教授唐詩宋詞和算術等,是基于良善的目的??墒?,如此“去小學化”就一定能把幼兒園變成孩子們一生難以忘懷的樂土嗎?未必。孩子的樂土,有其特定的心理感受,而不是成年人設計的程序。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情感體驗,在基本物質生活的保障下,往往是和功利物欲絕緣的,他們所向往的樂土,是徜徉于大自然的自由,是和玩伴們甚至和動物的無拘無束交流。因此,不管城鄉(xiāng),也不管貧富,只要沒有成年人強加的功課和牽絆,在草地上、小河邊、泥土里,都能構成孩子的樂土,演繹出孩子眼中的童話,成為一生不朽的美好回憶。

  幼兒園,哪怕是取消了唐詩宋詞和算術教育,依然是成人給孩子們刻意制造的圍城。這個圍城里不缺乏精美的玩具,也不缺少玩伴兒,但由于寄予了成人世界教育的心機,孩子們不可能在這個圍城里舒展自我揮灑童稚和淘氣,而必須按照成人世界的規(guī)則去做個懂事的好孩子……所以,沒有唐詩宋詞和算術的灌輸,孩子們依然還有幼兒園阿姨和園內規(guī)則的限制,依然脫不了按照成人世界約定的“完美”路徑去毫無選擇地前行。

  應試教育體制不更新,家長苛刻的教育理念不改,浮躁的社會功利教育習氣不除,只在幼兒園“去小學化”,孩子們得到的快樂也不過是“半晌偷歡”。就像家長們所擔憂的那樣,幼兒園不教算術,小學入學面試怎么辦?關鍵是,有的孩子在幼兒園未必不喜歡唐詩宋詞,有的也對算術感興趣。一刀切地給孩子“斷糧”,也不是給孩子減負送快樂。

  因此,還孩子快樂的童年,不是一項簡單的“去”或“堵”,而是一項成年人應該好好思量的系統(tǒng)工程。這個系統(tǒng)工程,不是用可量化的指標或條文去簡單地“改革”,而是要成年人摒棄掉功利之心,重拾失憶的孩提記憶,換位思考,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純真、自然、自在的快樂世界。(時代商報張敬偉)

(編輯:童言)

網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