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wǎng)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chǎn) |  汽車 |  健康 |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 
您當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聞>
“讀書日”與學者作家談開卷有益 讀書點亮人生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時間:2012-04-24 16:04:37

  與“高貴”的文字結緣

  曹文軒(教授、作家)

  書是有等級的,是有不同用場的。對于成長中的孩子而言,除去那些有害的不可閱讀的書外,即使都是有益的書,也還是有區(qū)分的。這些有益的書,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用來打精神底子的,一種是用于打完精神底子后再讀的書。這里,我們不必去衡量誰更有價值,只是說,它們在進入孩子的閱讀視野時有先后次序,其情形有如用油漆漆門,先打底漆,而后才是面漆。對于孩子而言,這所謂的打精神底子的書,簡單來說,就是那種大善、大美、大智慧的書。這里,善、美和智慧,是用特有的方式表達出來的,它與孩子的認知能力是呼應的。它們的功能是幫助一個孩子確定基本的、合理而健康的存在觀、價值觀以及高雅的趣味。

  事實上,我們一直在為孩子的成長確認用于打精神底子的書,盡管因為時代的局限、認識能力的局限,有些時候,我們確認的書并不理想,甚至還有害。但確認這類書籍的雄心和孜孜不倦的工作,卻是應當肯定的。當一個善良、充滿母愛的母親為孩子選擇了某種書,我們基本上可以放心地說,那些書就是用來為孩子打精神底子的。相同的,當一個母親不愿意自己的小孩去看某些書時,我們當對這些書心存質(zhì)疑——盡管母親們的判斷并不絕對可靠,整體上我們相信一個母親的直覺。

  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忽略孩子的喜愛與厭煩。那些只會讓他們厭煩的書,恐怕也不可靠。我們只需看到:當下,并未用打精神底子的文字來為孩子打底子,而用本來是打完底子再讀的文字來打底子了。這一倒置,是很糟糕的。對于這一局面的形成,不要怪罪出版社,也不要怪罪作者,需要檢討的,是我們這些學者、批評家。我們?nèi)狈@一閱讀格局的剖析與解釋,缺乏理論上的辨析,更缺乏警鐘般的提醒。

  有的書具有高貴的血統(tǒng),有的書則不然。你得承認:中外歷史上不少經(jīng)典之作,比如魯迅的書、《紅樓夢》、《戰(zhàn)爭與和平》、安徒生的書、《夏洛的網(wǎng)》等,都具有高貴血統(tǒng)。我這不是說:我們要將一切非高貴血統(tǒng)的書排斥在外。只是說:我們應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多親近那些具有高貴血統(tǒng)的經(jīng)典之作。如果一個人或一個民族,不與這樣的文字結下情緣,想提升境界,大概是很難的。

  如果一部兒童文學作品、一個兒童文學作家只屬于讀者的童年,這樣的作品、作家恐非一流。一部上乘的兒童文學作品、一個一流的兒童文學作家,是屬于讀者一生的。兒童文學的文學性,其實沒有任何特殊性,它與一般意義上的文學所具有的元素和品質(zhì)是完全一致的——兒童文學首先是文學。如果只有“兒童”沒有“文學”,這樣的兒童文學只會停留在讀者的童年。如果一個成人不愿提及自己的童年閱讀史,那么,那些所謂的兒童文學必是糟糕的。

  一部兒童文學作品,若能在一個人的彌留之際呈現(xiàn)在即將消逝的記憶里,這部作品一定是一部輝煌的著作。一個兒童文學作家的最大幸福,就在于其作品能被當年的小讀者在晚年時充滿感激地回憶著。

(編輯:童言)

網(wǎng)友回帖